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数字技术正成为撬动乡村发展的新支点。四年时间,陕西移动西安分公司牢牢驻扎蓝田县大王村,以自身技术优势驱动村经济发展,让这个人口不足3000人的小村庄,在四年间完成了从传统种植村到智慧乡村的蜕变,展现出数字时代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智慧农业:破解传统种植困局的“数字钥匙”
大王村的转型始于产业基础的数字化重构。西安移动没有简单采用“输血式”帮扶,而是抓住当地蔬菜种植这一主导产业,投入65.7万元建设27座“智慧农业蔬菜大棚”,植入36个智慧“小喇叭”和智能感知设备系统。这种“产业+数字”的帮扶模式,直击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经验种植的痛点。
通过温湿度传感器、气象监测等物联网设备,大棚实现了对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智能调控。村民张师傅感慨道:“这下好了,有了这些智能化设备精准操控,就能知道蔬菜是‘渴了’,还是‘饿了’,尤其是这个测温的,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菜棚里温度变化,蔬菜是否需要浇水,浇水量多少,手机上显示得一清二楚,省时省力省人工,再也不用担心冬冷夏热蔬菜烂在地里了。”

而其中的关键变化就在于,数字技术让农业生产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决策”,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更显著提升了种植效率和产品品质。这种精准农业模式,为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提供了技术支撑。
数字治理:重构乡村社会治理新格局
在夯实产业基础后,西安移动还将数字化建设延伸至乡村治理领域。加强乡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5G网络全覆盖,建设240个宽带端口,为数字乡村打下网络基础;全村千里眼摄像头24小时监控实况信息,并部署“平安乡村视频监控中心”平台,构建起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应急广播系统与监控平台联动,提升村级应急响应能力。
“在这个平安乡村视频监控大屏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村里重点区域、各个路段的具体情况,而且是24小时不间断管理,就算是谁偷偷在哪块倒了一堆垃圾,也能看得清清楚楚,给我们的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村委的工作人员绘声绘色地说着“平安乡村视频监控中心”平台在他们日常工作中的使用情况。

除了数字化打造平安乡村,更具创新性的是西安移动还积极引入乡村振兴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该平台通过移动端APP实现“三务公开”、党建管理、村情展示等功能,打破了乡村治理的信息壁垒。这种“阳光治理”模式,既提高了村委会工作效率,又增强了村民参与感,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民生赋能:数字红利惠及“最后一公里”
乡村振兴的最终落脚点是民生改善。西安移动的帮扶更体现着鲜明的民生导向:申请帮扶资金硬化村内路面,改善村民日常出行条件;联合蓝田大王村党支部开展共建活动,为困难群众捐赠保暖物资、食品等;打造5G+医疗健康监测一体机“健康小屋”,足不出村即可完成即时检验、远程医疗、数据分析,满足村民就近进行健康监测的需求。西安移动通过一系列举措将数字技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走入健康小屋,村民李先生正在进行测量血压,看着测量完的结果,他高兴地说道:“我今天是陪着家人来的,顺便给自己检测一下,家里的老人隔三岔五就需要测血糖、量血压,但是有时去村里的诊所要排队,现在用这部机子十分钟就能出结果了。”

智慧农业大棚、智慧路灯、千兆光纤进村,入户走访、建立台账、政策倾斜,陕西移动西安分公司一步步带领着大王村融入数智化生活,用有温度的帮扶落实暖民心行动,用满腔的热情解决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将信息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度融合。现在,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新图景正在蓝田大地徐徐展开。(记者 杨珩 通讯员 巨雅欣)
编辑/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