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宁夏政协常委会会议上,基层群众代表的发言引起阵阵掌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1 00:07:00    

日前,在参加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的委员入场队伍中,一张生疏的面孔映入记者的眼睛:黝黑的皮肤衬得崭新的白衬衣格外干净,对着座位图仔细查找着自己的位置。他是固原市西吉县火集村党支部书记火彦红,也是自治区政协邀请的4位基层群众代表中的其中一位。

落座后,火彦红被周边的委员们围住,愉快地交谈着。“本次的主题是乡村振兴,邀请基层群众代表,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实际情况。”对于会议的安排,一位政协常委竖起了大拇指。

9时整,随着铃声响起,自治区政协围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建设”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召开。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贯穿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建设全过程,专题研究部署并出台《关于实施美丽乡村“七大工程”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启动塞上江南·和美乡村“5331”工程,促进经验本土化运用。

与党政同频,与时代共振。自3月起,由自治区政协3位副主席带队形成3个调研组,联合市县(区)三级政协,赴全区5市13个县区,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以“研值”促“言值”。

创新实践能力不足、经验本土化仍需加强、共建共享机制有待完善、要素保障支撑作用不够……各调研组“各显神通”,发现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百姓共富的路上,难啃的“硬骨头”还有不少。常委会会议上,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全程参与调研,发现最为凸显的问题是认知偏差。”自治区政协常委杨玉洲坦言,一些基层干部对经验的理解趋向表面化,部分干部将经验简单理解为环境整治或基础设施建设,忽视其在乡村治理、产业融合等方面的借鉴价值。他建议,要立足本土优势,强化经验宣传推广,构建“市县主导、镇村落实、群众参与”的三级学习体系,将“千万工程”理念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

自治区政协常委马刚建议,充分发挥特色村镇示范效应。对特色村镇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融资模式和投资主体等进行明确定位,打造专属IP,做好“土特产”文章,实现特色村镇错位竞争、区域联动互补。

“要从各地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抓住普及普惠的事,干一件、成一件。”自治区政协常委、银川市政协主席魏和清说,“要坚持无规划不投入、不建设,分类制定差异化支持政策,探索组建县域乡村产业联盟,以‘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农民主体’为核心,推动乡村从‘单打独斗’到‘组团共赢’。”

谁来振兴乡村,乡村振兴为了谁,都离不开“人”。自治区政协常委张杰建议,配强基层队伍,注重选拔政治素质强、懂发展善治理、有干劲会干事的致富带头人、优秀青年、个体经营大户等进入村“两委”班子,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动解决“小马拉大车”等基层治理问题。

“我想发个言。”谈到强化党建引领,一直认真记录的火彦红说:“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认为学习‘千万工程’过程中要重点把基层党建工作贯穿始终,建立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使广大民众既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者、推动者。”

火彦红的发言引起会场阵阵掌声。委员们认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归根结底是要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措施要实、效果也要实。

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雍表示,要继续立足政协职能,聚焦农民持续增收、富民产业提质增效等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调研,务实建言;要积极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发挥专业特长,统筹运用资源,组织委员下基层送关爱、送服务、送技术、送科普、送文化;要发挥界别优势,广泛凝聚共识,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样板区建设,以高质量履职为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建设作出政协贡献。


作者:张倩 范文杰

文字编辑:李晨阳

新媒体编辑:洪琳

审核:李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