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人民网评: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3 12:34:00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新时代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两个数据可见一斑。

一个数据事关城市“颜值”。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国家森林城市212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32%,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65平方米。“推窗见绿、开门入园”,这种“诗和远方”的生活,如今在城市越来越“触手可及”。

另一个数据关乎城市的“里子”。2019年至2024年,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8万个,惠及居民4800万户、超过1.2亿人,共改造提升各类老化管线36万公里。今年1到4月份,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679个。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以“绣花功夫”让老旧小区实现全方位蜕变。

从城市绿化到城市更新,从改造老旧小区到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正是在办好一件件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中,提升了城市安全韧性和宜居宜业水平,开创了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

以人民为中心,擦亮城市建设的价值底色。在上海,打造“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构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让更多人“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在北京,采用新增建设、错时共享、规范管理、智慧服务等手段,中心城区累计挖潜新建停车位2.8万余个,有力缓解居住区停车难……

“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新时代以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从住房难等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入手,增强群众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城市建设不断厚植民生温度、提升幸福指数。

以改革为驱动,激发城市建设的活力动能。雄安新区,未来之城拔地而起。建立健全新区管理体制,完善新区“1+10”疏解配套支持政策体系;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打造“雄安服务”品牌;创新城市建设管理机制,打造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

坚持先行先试、大胆探索,雄安新区正是新时代我国城市改革创新的生动缩影。党的二十大提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等作出部署。今天的中国,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城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稳步提升,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之路。

以科技为支撑,塑造城市建设的智慧韧性。门禁系统自动识别身份,供水系统实时监测水质,提升社区居住品质;政务服务平台集合预约挂号、公司注册等功能,“数据跑”替代“群众跑”……放眼今天的城市生活,借助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智慧城市不断为城市治理赋能、为群众办事减负,科技创新深刻改变着城市面貌。

新时代以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蹄疾步稳。数据显示,自201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首批90个智慧城市试点以来,到2023年我国已建成40个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目前我国已建成千兆城市207个,有超过一半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配套加装了物联智能感知的设备。从“城市大脑”让城市更加智慧,到政务服务平台“高效办成一件事”,技术驱动城市建设提速、治理效能跃升。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进入了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人民群众的需要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锚定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战略目标,定能推动人民城市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林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