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0比0的比赛,却创下了60396人的观赛纪录;一场被戏称为“省会一哥vs经济一哥”的对决,最终以“江苏队”的齐声呐喊收场。7月5日的“苏超”联赛第六轮南京对阵苏州的比赛,用最足球的方式,诠释了江苏两大中心城市之间的关系。

这场“江苏德比”的特别之处,首先在于它触碰到了江苏人最敏感的那根神经。南京与苏州,一个承载着“江宁”的历史厚重,一个代表着“姑苏”的现代活力,两座城市各取一字合起来就是“江苏”。但长久以来,关于谁是“江苏一哥”的争论从未停歇:南京是省会,却总被调侃是其他省份的省会;苏州经济第一,却始终是地级市身份。这种“相爱相杀”的关系,在赛前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有意思的是,在2024年江苏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对抗赛上,苏州队1比0击败南京队夺冠,那张记分牌至今还在互联网上被反复提及。今年“苏超”开打前,南京文旅拍视频称“小小螃蟹,轻松拿捏”,苏州马上回敬“论鸭子的100种吃法”,两边“粉丝”在评论区吵得不可开交。7月1日南京发布推送《你好澄澄,我是淳淳》,用固城湖大闸蟹“淳淳”和阳澄湖大闸蟹“澄澄”暗喻两市关系,结果被众多网友调侃。
然而,当比赛真正开始,人们看到的不是剑拔弩张的对立,而是惺惺相惜的尊重。赛场内,南京球迷为苏州门将的精彩扑救送上掌声,苏州球员留下“以足球为序,共话一江情”的明信片;赛场外,南京为苏州球迷提供免费的公交接驳,苏州球迷则用整齐的助威回应东道主的热情。这些细节无不表明:在江苏人心中,竞争从来不是目的,而是共同进步的方式。
比赛最终以0比0收场,这个有意思的比分,却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两座城市的关系——难分高下,却又相互成就。当全场6万余人齐声高喊“江苏队”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对足球的热爱,更是对共同身份的认同。这种认同,源自两座城市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深度合作:南京的科教资源与苏州的制造业优势早已形成互补,就像足球场上的攻防转换,需要的是配合而非对抗。
健康的城市竞争,应该像这场足球赛一样,既有全力以赴的拼搏,也有相互尊重的包容;既能开得起玩笑,也能放得下成见。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南京与苏州的“双城记”,正从“你追我赶”走向“并驾齐驱”。当球迷们高喊“江苏队”时,他们喊出的不仅是对球队的支持,更是对“散装江苏”走向“聚力江苏”的期待。
比赛终会结束,比拼总有胜负,但两座城市共同书写的江苏故事,还将继续精彩。
江南时报记者 邓雯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