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青铜博物馆推出寒食文化主题活动。山西博物院供图
本报讯(记者 陈辛华)清明期间,市民游客带着对历史文化的热爱,纷纷走进博物馆。3天假期,省城文博场馆接待游客34.26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41.64万元。其中,太原市文物局直属文博场馆接待游客25.31万人次,比2024年同期增长9.09%;实现门票收入320.00万元,比2024年同期增长27.31%,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4月4日至6日清明假期,太原市文物局对外开放直属文博场馆18处。崛围山净因寺因文物维修闭馆,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太山博物馆、龙山石窟博物馆、崛围山多福寺,为配合做好护林防火工作,防止森林火灾发生,保障广大游客生命财产安全,按照属地政府封山禁火要求,采取临时闭馆措施。假期期间,我市各文博场馆开放总体呈现繁荣、祥和、安全、有序态势。
博物馆是承载历史、凝结记忆的文化场所,清明节又素有抚今追昔、感念先人的文化内涵。随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全国各地游客也借假期走入博物馆、纪念馆,感知历史脉搏、涵养文化自信。清明期间,太原市文物局直属文博场馆接待游客25.31万人次,与2024年清明期间23.20万人次相比,增长9.09%;实现门票收入320.00万元,与2024年清明期间251.35万元相比,增长27.31%。其中,接待省外游客18.91万人次,占比74.70%,游客来源地遍布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河北、陕西、内蒙古、河南、山东等省(自治区)。
各文博场馆观众络绎不绝,晋祠博物馆接待游客6.37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59.63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5.69%和18.63%。双塔博物馆接待游客1.79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4.74万元,同比增长35.70%和27.04%。晋商博物院接待游客1.68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3.64万元。晋祠公园接待游客12.28万人次,同比增长22.33%。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接待游客0.76万人次,同比增长23.93%。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接待游客0.33万人次。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为了弘扬传统节日,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清明假期,我市文博场馆依托文物资源优势,推出16项线下、3项线上社教活动,让市民游客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节日,感知美好春日里的节日乐趣。
太原市博物馆推出忆先烈“薪火长流,遥寄清明”、寻传统“青果尝春,艾意浓浓”、爱自然“踏风逐趣,万物‘筝’春”等系列活动,带领游客了解太原解放历史,感念先烈事迹,通过做红色沙画、手作青团、手绘风筝,点亮追思先烈的明灯,感受春天气息。
晋祠博物馆以“爱育童心,筑梦未来”为主题,开展植物拓染、放纸鸢、陶泥制作等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系列课程,带小朋友们了解清明节节气特征,同时充分感受手工制作的乐趣,用这种特别的方式遥寄思念、文明祭祀。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推出“小手绘清明,童心敬英魂”活动,以“小报”形式,带领太原市坝陵桥小学学生们一起,讲述革命先烈英勇事迹,了解清明节来历、习俗、文化内涵,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传承民族精神,厚植爱国情怀。该馆的“云端寄情,万里共追思”线上活动,开展网络文明追思活动,通过网上献花、网上留言等“云祭扫”方式,遥寄哀思,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晋商博物院结合传统文化,推出“草长莺飞绘纸鸢”“拓印春天·手绘帆布包”等社教活动,让小朋友们扎制竹架、糊纸绘彩,留存春叶脉络,描绘青绿山水、柳燕翩跹。太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