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日清远,县域经济“热力十足”。
“人潮”与“春潮”共涌。
刚过去的清明假期,清远长隆等景区客流火爆,全市三天接待游客117.73万人次,同比增长超三成。“花样”清马迎着春风鸣枪开跑,2.3万余名跑步爱好者遇上“花漾”清城。3000多名徒步爱好者用脚步丈量佛冈大地,在春日里共赴一场诗画田园之约。花径瑶马,万名跑友领略连南瑶山的瑶族风情和生态风光。民间“歌王”歌手同台斗歌,壮瑶歌舞精彩亮相,三月三的连山八音飞扬。
“产业”与“绿叶”齐新。
清远“37岁生日”当天,全市168个项目签约动工投产,总投资950亿元;清城、清新、连州等多地按下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快进键”。岭南古邑、春茶飘香,英德红茶头采茶抢“鲜”上市;阳山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我为全运种棵树”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充“植”1.8万棵。
2025年一季度已然过去,新的征程正在开启。当前,清远各县(市、区)两会相继召开,各地纷纷敲定高质量发展的“施工图”,并以谋定后动、谋定快动的拼劲,绘就一幅扬鞭奋进的县域经济发展“八骏图”。
争先与进位
清城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经济比重36.5%,佛冈总量历史性进入全市前四。
前段时间,各县(市、区)两会召开,透露出来的新变化吸引各方关注。
其中,各地高质量发展八仙过海、你追我赶,县域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愈发精彩与激烈。
去年清远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253.07亿元,清城区坚决扛起中心城区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21.76亿元,占全市经济比重36.5%。

去年清远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253.07亿元,清城区坚决扛起中心城区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图为广清产业园。
清城、英德、清新以“断层式”的优势继续领先,英德实现生产总值438.2亿元、清新则为344.3亿元。
位居第四、第五的则分别是佛冈、连州,分别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8.77亿元、186.15亿元,相差仅2.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2%。这也是近年来清远市八个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排名的微弱变化,往年连州位居佛冈之前。
佛冈县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佛冈县总量历史性进入全市前四,较上年提升一位,增速排全市第3位。
佛冈的亮眼表现凭什么?县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佛冈三次产业比约为15:44:41,实体经济支撑作用凸显。而在第二产业方面,佛冈荣获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考核和省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考核“双优秀”。
去年佛冈狠抓重大项目建设,13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61.1%,完成率居全市第2位。深入实施市工业产业“百千计划”,六大百亿工业产业集群产值约占全县的70%,亿元以上企业突破50家、同比增加6家,雅迪入选广东民营制造业100强,空调制冷、玩具、汽车零配等优势产业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去年佛冈狠抓重大项目建设,13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61.1%,完成率排全市第2。
2025年,清远各地有怎样的经济目标?
梳理各县(市、区)政府工作报告及权威资料,8个县(市、区)中,清新、佛冈力争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不低于5.5%,预期目标为全市最高。清城、英德、三连一阳地区等6个县(市、区)则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
早在2023年,高新区提出,将争取用三到五年时间,将高新区打造成清远地区首个千亿级的产业园区。今年,清城也提出支持高新区打造千亿级园区。
实际上,去年清远高新区发展表现也颇为亮眼,全区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120.98亿元,同比增长13.2%,规上企业数量突破200家大关。而截至2月17日,清远全市现有1102家规上工业企业,清远高新区就占了全市总数的18.15%,接近两成。
接下来,清远高新区将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加快培育“3+3”百亿级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为打造成为千亿级产业园区夯实根基。
今年,连州的表现也值得期待。
连州提出全力以赴打造粤湘桂区域性中心城市,首次提出着力打造“八个城”——着力打造山区特色“产业之城”、着力打造城乡融合“示范之城”、着力打造改革创新“活力之城”、着力打造生态文明“绿色之城”、着力打造宜居宜游“魅力之城”、着力打造幸福安康“民生之城”、着力打造安定和谐“平安之城”、着力打造人民满意“服务之城”。
“1—2月,全市经济运行呈总体平稳态势。”清远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主要工业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8.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12.2%。
诚心与出新
“飞地招商”“驻点招商”,“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问诊式”管家服务、帮办代办等创新服务“遍地开花”。
筑巢引凤靠园区,聚链成势看招商。
近年来,清远产业图谱、招商图谱越发清晰与明确,各地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好高质量产业园区平台、大抓招商引资,不仅诚意满满,还新意频出。
清城主动扛起清远发展的首位担当、勇挑大梁。抢抓广清一体化、广州都市圈建设机遇,加速推进广清高质量一体化先行示范区(花都—清城片区)规划建设;积极推进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建设,加强与高新区、广清产业园产业协同、招商联动,培育壮大清远华南数字经济产业园。围绕打造广清纺织园“万亩千亿级”制造业大平台,着力引进规上纺织服装美妆企业。
2024年,清远全市首个“拿地即开工”的工业类项目——励泰EB电子束新材料技术应用项目,进入试投产阶段,并成为首个“竣工即投产”的示范项目。这也是彰显了清城区以项目“快建设”,推动经济“快发展”的信心决心。
类似这样的保驾护航与创新改革,在清远各地已“遍地开花”。
清新顺利办结第一宗受理推进的“竣工即交证”业务。佛冈强化项目“招引—落地—建设—投产”全过程闭环跟踪服务,推动项目“拿地即动工”,力促铭泰富、标旗等项目全面开工。连州创新开展“问诊式”管家服务、“码”上办等服务举措,积极推广企业项目行政审批业务帮办、代办服务,企业最快48小时完成工程报建。
同处中心城区的清新,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与海珠区共建产业合作园区,高水平打造产业有序转移承接平台,推动园区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依托海珠区会展优势和清新—海珠产业投资促进中心“反向飞地”,合力招引一批引领型、支撑型、带动型产业项目。
3月底,第三届清新桂花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清新积极探索“五大百亿+”,扩大清远鸡、桂花鱼、丝苗米、南药、麻竹笋、茶叶等产业发展规模。此次会上,清新发出邀约:期望各位专家学者化身“行走的智囊团”、各位企业家作为“产业的主力军”、媒体朋友成为“文化传播的卓越使者”,助力清新向“20亿级桂花鱼产业集群”目标加速迈进。
佛冈乘势而上深化广清产业协同共建,做大做强“一主两辅”三大万亩园区,支持广佛产业园扩容提质,打造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现代化产业新城。积极布局“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积极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未来工厂新形态。探索“飞地招商”“驻点招商”,发挥佛冈—黄埔协同创享中心、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港澳招商联络处等窗口作用。
完善服务配套设施,方能打造优良营商环境。
继英德市人民医院成功晋升“三甲”后,3月底,英德市中医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揭牌,正式晋升为粤北地区首家县级国家“三甲”中医医院。位于广德(英德)产业园的广大附中英德实验学校广德校区,项目建设现场也是一片热火朝天,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全面建成后,将提供2400个优质学位,为英德教育事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英德提出聚焦“12+6+3”工作思路,串珠成链打造12条风貌示范带和6个风貌示范片区,打造“连江口镇全省城乡融合发展成果展示平台、以红旗茶厂为核心的世界级英德红茶展示平台、大湾镇‘未来社区’展示平台”三大标志性主平台,打造“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样板,力争在全省“当表率、作示范”。
变现与跃迁
水上兴产业,林下可生金,“山水清远、岭南绿都”各地纷纷破译“绿美财富密码”,实现生态价值变现与绿色发展的新跨越。
清城持续推进北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大力开发游船观光、水上餐厅等“水经济”,做大做强清远长隆品牌IP;清新做好环笔架山—清新温矿泉“大景区”旅游规划,着力把三坑打造成“岭南温泉第一镇”;佛冈推动“山水画龙”“江源水韵”“醉美双岳”等乡村振兴示范带转化为美丽经济产业带,壮大“温泉+森林+中医药”特色康养产业集群……

清城持续推进北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大力开发游船观光、水上餐厅等“水经济”。
绿色是清远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作为“山水清远、岭南绿都”,清远各地也在一片绿水青山中不断破译“绿美财富密码”。
连州响亮提出,要着力打造生态文明“绿色之城”。筑牢绿美生态屏障、优化绿美生态环境、增强绿美生态效益,新增花果经济带70公里,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开发森林生态旅游、森林养生旅游等“森林+生态”新业态旅游产品。推动连州菜心种植面积稳步增长,力争综合产值达到21.5亿元,引领带动5个特色农产品综合产值增长20%以上。
省内外各地的“绿美画卷”也有连南的一笔。
去年以来,连南被确定为全国15个首批共同现代化试点地区之一,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区。连南建强绿美广东优质苗木储备基地,每年可为全省提供约1000万株造林绿化用苗,并与周边省份14个育苗单位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有序推动碳普惠项目上线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平台,成功完成首笔林业碳汇交易11.3万吨、交易额469.32万元,切实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本”。
连南谋划,今年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聚焦文旅康养、生态农业、林下经济、新型能源等主导产业,用好3个前置招商中心,开展招商引资系列活动。抓好稻鱼茶、茶药菌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管理和运营,积极打造广清万亩茶园、瑶山特色现代农业试验区、“连南云上田园”等富民兴村产业平台,发展茶叶、稻田鱼、中草药、木本油料、金桔等高附加值农业产业。
去年,连山成功申创清远连山产业园区,实现建县以来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申创“零的突破”。今年,连山谋划全力打造清远连山产业园区,稻菜茶、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高质量发展平台。着力培育绿色经济,加快山苍子种植示范基地、麻竹笋种植和加工基地建设,力促草珊瑚、地龙等林下经济产业进一步发展,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强富绿美新阳山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24年全县159条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0万元,其中2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有130条。“森林+”新业态蓬勃发展,全县林下种养面积15万亩,同比增长66.67%。

强富绿美新阳山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24年全县159条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0万元,其中2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有130条。图为西洋菜种植基地。
未来,当地将加快阳山县“江山书卷·秦汉古风”旅游带、阳城—岭背—秤架线乡村振兴旅游服务项目建设。大力引进农文旅体康产业项目,推出更多“旅游+”融合精品,巩固用好省林下经济示范县创建成效,支持林果、林药、林菌、林禽、林茶等林下经济产业发展。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陈国飞 黄津 黄玉熹 贺欢 陈咏怀 段灿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曾亮超
策划:达海军
统筹:刘秋宜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陈国飞;曾亮超;达海军;黄津;刘秋宜;黄玉熹;贺欢;陈咏怀;段灿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