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近期,公募基金行业再现“限购潮”,多只业绩领跑的主动权益基金宣布暂停大额申购。8月9日,中欧基金旗下由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股票型基金公告,自8月11日起单日单账户限购10万元;同日,邵洁管理的中欧科创主题基金也宣布限购1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7月以来已有约50只绩优权益基金加入限购行列,包括永赢高楠管理的永赢睿信混合(年内回报65.47%)、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混合等产品。业内人士指出,限购主要为控制规模以保障投资策略有效性,保护持有人利益,避免短期资金高位涌入摊薄收益。
医药、科技主题基金领涨限购
此轮限潮中,医药与科技主题的绩优基金尤为突出。中欧医疗创新作为葛兰管理的明星产品,今年以来净值随创新药板块反弹持续走高,最新单位净值达1.6874元,较一年前0.9元的低位回升超87%。其十大重仓股年内平均涨幅超100%,头号重仓股三生制药涨幅近400%。基金规模也攀升至82亿元,此次限购10万元延续了葛兰2021年以来对医药基金的“控规模”策略。
科技主题基金同样“吸金又限购”。邵洁管理的中欧科创主题近一年收益率达84.33%,同类排名前2%,此次限购100万元;其另一只产品中欧智能制造已于3月限购10万元。此外,冯炉丹管理的中欧数字经济(近一年收益超140%)、永赢高楠管理的永赢睿信混合(年内回报65.47%)等均于近期暂停大额申购,上限从5万元至100万元不等。

东方IC
控规模成共识,保护持有人利益是核心
业内人士分析,绩优基金纷纷“闭门谢客”,核心原因在于“规模与收益的平衡”。当基金净值快速上涨时,短期资金大量涌入会导致规模骤增,可能影响基金经理调仓效率,甚至摊薄原有持有人收益。例如,永赢睿信混合二季度规模因业绩优异增至50亿元,限购可避免资金过快流入冲击投资组合。
限购也是对投资者的“保护”。中欧基金在公告中明确表示,限购是为“保证基金稳定运作,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市场人士指出,部分板块短期涨幅较大后,若新资金高位追涨,可能面临市场波动风险,限购可引导投资者理性布局,减少“追涨杀跌”行为。
行业转向高质量发展
此轮限购潮也反映出基金行业从“规模竞赛”向“质量优先”的转变。多位基金经理表示,相较于短期规模扩张,更关注策略有效性和持有人体验。葛兰管理的医药基金长期保持限购,邵洁、高楠等新生代基金经理也在业绩爆发期主动控制规模,体现了对长期投资理念的坚守。
展望后市,随着A股结构性行情延续,医药、科技等高景气板块或持续吸引资金,但基金公司“主动限购”的举措有望成为常态。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需关注长期业绩与策略稳定性,避免盲目追逐短期热点,以实现长期稳健收益。(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