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天清气明。清明节期间,东城区以“忆满京城 情思华夏”主题,策划推出“文汇清明”“‘技’忆清明”“追思清明”“绿韵清明”四大版块50余场清明系列文化活动,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现代诠释,让清明传统在新时代焕发文化文明新风,实现慎终追远与生态文明的和谐统一。
雅集清音
曲水流觞话古今
在柳荫公园深处的檀香书苑,主场活动以“清明茶话会”和“曲水流觞”两大环节拉开序幕。

知名文化学者崔岱远、徐晓村、顾世宝等围绕茶文化与清明习俗展开深度对话,市民通过飞花令游戏互动体验古典诗词的魅力。活动以水为媒、以诗会友,在春意盎然的自然环境中,让参与者感受清明文化的雅韵与哲思。


文汇清明
情谊抒怀寄远思
东城区图书馆内,清明诗会在袅袅清音中启幕,杜牧的杏花雨、陆游的故园柳,穿越千年浸润今人心田。

多个街道活动同样精彩纷呈,崇外街道的清明朗诵会、天坛街道“咏和美之春 诵清明之思”诗会、朝阳门街道清明诗会将传统诗词与现代朗诵艺术相结合,市民通过朗诵经典与原创作品,感悟生命与传承,用诗歌传递思念,用朗诵传承文化。北新桥街道邀请民俗专家围绕清明节习俗开展讲座,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永外街道的亲子绘本《最好吃的青团》故事汇,则通过非遗美食制作讲解传递节俗文化内涵。

崇外街道清明朗诵会。

天坛街道“咏和美之春 诵清明之思”诗会。

朝阳门街道清明诗会。
“技”忆清明
匠心传承续文脉
扎燕风筝制作、茶文化赏鉴、植物拓印等手作活动广受欢迎。东城区文化馆的茶香清明活动,让市民在品茗中感受“茶鼎听松声”的意境。

东城区青少年发展支持中心的“手绘风筝 放飞梦想”活动让青少年在创作中感悟非遗魅力;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的“清明小院写生”,将传统绘画与园林美学结合,参与者用丹青记录春日雅趣。体育馆路街道的植物拓印工坊里,梧桐叶的脉络、二月兰的花瓣在宣纸上定格成永恒的春天。

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清明小院写生”活动。

体育馆路街道植物拓印工坊。
追思清明
文明新风缅先贤
线上线下联动祭扫渐成新风尚,人们既可在云端献花寄语,也能实地祭奠缅怀,这种新老结合的方式让清明祭扫更加便捷温馨。区卫健委组织为杨崇瑞博士、马骏烈士扫墓,东城区图书馆开展“清明祭英烈”知识竞答,东直门街道引导未成年人通过网络献花致敬先烈,交道口街道的“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过红色故事讲解,激发青少年爱国热情,强化历史使命感。

截至今日,首都文明网、中华英烈网等线上祭扫平台累计收到留言万余条,人们通过这种文明方式缅怀逝者,既保留传统情感表达,又践行绿色环保理念。
绿韵清明
乐生向善沐春风
清明节期间,柳荫公园第十五届柳文化节通过柳编技艺展示、柳文化科普,打造生态文化盛宴。

地坛公园第二届花植艺术节设置创意花园景观展,形态各异的花艺装置与自然景观巧妙融合,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欣赏、拍照打卡,为春日游园增添了别样趣味。

东花市街道在明城墙遗址公园举办清明健步走活动,安定门街道推出“清明踏青行”特色路线等活动,巧妙地将踏青健身与文化传承相融合,让市民们沿着历史遗迹漫步,既锻炼了身体,又近距离体味城市的历史文脉,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清明时节“亲近自然、珍爱传统”的节日内涵。

东花市街道清明健步走活动。
清明不仅是缅怀先人的时节,更是文化传承的鲜活课堂。这个清明,东城区通过文化活动让市民在踏青健身中感悟历史,在文化体验中增强文化认同,在祭奠缅怀中凝聚民族精神。下一步,东城区将持续发挥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的示范作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时代价值,持续深耕传统文化沃土,让文明新风更“润”民心,让文化传承更“聚”人心,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谱写东城篇章。
文字:区委宣传部
图片:张维民 王贵彬 区文旅局 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 北京市东城区文化馆 美后肆时 地坛公园 崇外街道 朝阳门街道 天坛街道 体育馆路街道 东花市街道
来源:北京号
作者:北京东城官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