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纵深推进,如何打破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间的壁垒,成为构建优质高效卫生服务体系的关键命题。近年来,济南市将传统“医疗+疾控”的单一框架,拓展为“群防联防+医疗疾控+教育科普”的全域融合生态。通过创新医院公卫领导小组“双副组长制”、强化疑难罕见传染病监测、健全医防融合培训网络,济南市推动传染病死因顺位降至12位,让“早发现、早干预、少得病”的民生愿景照进现实。

疾控工作人员在医院进行顶岗实训。
全链条能力建设提质增效
——实训基地群+质控中心双轮驱动,102项职责绘就融合新范式
在济南市卫生健康委(济南市疾控局)的指导下,济南市疾控中心联动全市医疗机构,以医防融合机制构建起高效协同的常态化工作网络。目前签约医疗机构从6家试点扩展至23家,并与“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济南机场”达成战略合作,织密全域健康防线。根据济南市卫生健康委(济南市疾控局)的部署,济南市疾控中心创新推出《济南市医疗机构差异化公共卫生职责清单》,在6家医院率先推行“双副组长”制度——由医院分管院长与济南市疾控中心分管主任共同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济南市疾控中心分管主任以副组长身份深度嵌入医院管理体系,参与院级工作会议,在传染病防控技术指导、突发公卫事件处置中实现“疾控专家坐镇指挥台”。同步建立月度专题座谈机制,打通重点疾病数据与风险研判的交互通道,构建临床流行病学信息专家共享网络,推动机构间、层级间的信息互通互联。为强化体系建设,济南市卫生健康委成立医防融合工作推进小组,办公室设在济南市疾控中心。联合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5家单位打造公共卫生实训“基地群”,成立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质量控制中心,组建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 ,包 括11类专业方向的260名专家。分类制定通用版、专科版、基层版《济南市医疗机构差异化公共卫生职责清单》,明确13类102项公共卫生职责。同步实施区县检测能力提升工程,真正构建起医疗疾控“能力共建、管理共抓”的融合新格局。
“济南市疑难罕见传染(感染)性疾病识别机制”
——疑难罕见传染病的早期识别与精准施策
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的战场上,病原体的精准识别如同生命争夺战的关键隘口,直接决定着防控战役的胜负走向。2024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报告了一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例,该患者为海外务工回国人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接诊研判后,立即将相关信息通报至济南市疾控中心,双方启动“济南市疑难罕见传染(感染)性疾病识别机制”,开展病原微生物综合检测,同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感染源溯源,最终确认患者感染了罕见的“三日疟原虫”。找到“真凶”后,医疗团队立即为患者开展针对性治疗,患者成功转危为安,并在不久后治愈出院。
此患者的成功救治得益于识别机制的快速响应。2023年,在济南市卫生健康委的支持与推动下,济南市疾控中心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签署“齐鲁医防融合创新机制”合作协议。2025年,该机制被推广至7家综合性医疗机构,并正式更名为“济南市疑难罕见传染(感染)性疾病识别机制”。未来,将吸纳更多医疗机构进入该机制,筑牢泉城人民生命健康防线。
“济南市疑难罕见传染(感染)性疾病识别机制”通过共建传染病诊断标准库,使疾病识别效率实现质的飞跃,医疗机构在疑难罕见传染病、不明原因发热病例的病原识别方面的能力有所提升,常见呼吸道传染病识别时间缩短至3小时。基于病原的快速识别,疾病从过去“漫灌式”经验性治疗,转向基于病原识别后的“滴灌式”针对性治疗,不仅减轻患者痛苦,更真真切切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依托济南市疾控中心病原快速鉴定技术体系及齐鲁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优势,双方共建齐鲁新发突发感染识别实验室,已成功识别了700余例相关病例,并发现世界首例狄氏锥虫感染病例、在国内首次确认康诺尔立克次体感染病例,山东省内首次发现Q热病原体,检出全球第二例米氏克雷伯氏菌感染。此外,诸如鹦鹉热衣原体、产琥珀酸螺杆菌等罕见病原,以及类鼻疽假单胞菌、马尔尼菲篮状菌等北方罕见致病菌,均被这一高效机制精准“揪”出。自实验室运行以来,协助救治外地转济布病脑炎、“三日疟”、肉毒杆菌中毒等4例疑难病例。
“济南市疑难罕见传染(感染)性疾病识别机制”将医疗机构的“预警”与疾控机构的“识别”能力转化为临床医生手中的“治疗靶标”,让专业优势穿透实验室壁垒,直达患者床边,实实在在地转化为患者的健康获益与就医实惠。
医防协同医防融合人才“互训”规范化
——“双轨育人”锻造英才队伍
济南市通过组建专业师资团队、培育骨干力量、规范岗前培训、强化日常训练,构建起“在线学习+轮岗实操”相结合的培养体系。培训重点覆盖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和复合型公共卫生骨干两类人群,两年内累计完成7.8万余名医务人员的在线理论培训,同时锻造出878人的复合型公共卫生骨干队伍。济南市疾控中心完成273名医疗机构骨干与18名市疾控业务骨干的交叉顶岗实训,通过“临床思维+公卫视角”的融合教学实现人才队伍的分层递进培养;各区县疾控中心协同推进基层公共卫生骨干培训,累计完成587名区县公共卫生骨干人才的系统化顶岗实训,构建起“市级引领-区县跟进”的医防人才培养矩阵。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济南市疾控中心采取分层分类的精准培训策略。全员培训重点强化法规意识和公卫素养,针对复合型骨干人才,则着重强化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参与疫情会商、现场流调等实际工作提升业务水平。培训工作注重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理论方面开发了涵盖传染病防治、应急处置等标准化课程体系;实践方面创新采用交叉培训模式,济南市疾控中心累计选派374人次疾控骨干赴29家医疗机构指导工作,同时组织医疗机构骨干到疾控中心实训。
某市级医院的李医生在济南市疾控中心进行顶岗实训,先后在传染病防制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所、病媒生物防制所及应急保障部等科室学习,参与了现场流调与处置、重点病例调查诊断、传染病报卡审核等核心业务,并完成课业任务和结业考核。培训结束后,李医生表示:“原本以为疾控工作与临床诊疗关联不大,但通过这次顶岗,我深刻体会到疾控知识对临床工作的重要指导作用——无论是首诊传染病的精准识别与报卡、疾病防护措施的规范落实,还是对慢性病防控策略的理解,都能帮助我更有预见性地开展诊疗工作。”
两年来,济南市疾控中心共完成1000余人次医疗机构骨干顶岗实训,其中2024年完成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属医疗机构实训人数达270人次,较2023年增长94%,实现培训规模和质量的同步提升。
济南市以机制创新为引领,以资源整合为抓手,以人才共育为纽带,推动医防融合走深走实,让疾控与医疗从“各自为战”转向“协同作战”。从“双副组长制”的深度协作,到“济南市疑难罕见传染(感染)性疾病识别机制”的精准防控,再到对大量医务人员开展的培训工作,济南正将专业防控力量转化为可感可及的健康守护。未来,济南市疾控中心将着力构建“数智赋能、防控协同、健康促进、人才支撑”四位一体的医防融合新格局,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智慧。(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赵倩 通讯员 焦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