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利红
家门前“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是居民向往的宜居环境,实现这样的宜居环境,居民小区前的口袋公园建设就尤为重要。近年来,鸡西市不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满足居民对宜居环境的要求,截至目前,鸡西市已经建设了137个口袋公园。这些口袋公园给居民带来怎样的感受?在今年的城市更新中,如何进一步推动口袋公园建设?近日记者奔赴鸡西进行探访。
日前,鸡西市天气晴朗。在河东运动公园里,几位居民放着欢快的舞曲,开心地跳着舞。公园里的小草冒出嫩嫩的绿色,居民在悠闲地遛着弯,孩子们在淘气堡里玩耍着、嬉笑着……
刚跳完一支舞的居民张阿姨说,这个口袋公园是去年建设的,自己家就住在公园对面,开窗就能看到公园里的绿植,出门不到五分钟就能到达公园,遛弯唱歌、和邻居们聊聊天,宜居感满满的。“听说今年公园还要进一步完善,到时候,附近居民会更喜欢这个口袋公园的。”张阿姨说。
这个运动公园附近有裕兴家园和河东小区,公园建成后,成了小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尤其受到老人们和孩子们的喜爱。
在腾飞西路凤凰城西侧口袋公园里,聚集了不少周边小区的老年人,三五成群或者闲聊或者打打扑克儿。凤凰城的居民蔡芬说,口袋公园没有建成前,是杂草丛生的地方,孩子和大人周末没个溜达和玩耍的地方。公园建成之后,有了绿植和健身器材,公园里铺上了步道板,成为附近居民出门散步呼吸新鲜空气的必选地。
在松林路与政通街交口处口袋公园,造型各异的建筑颇引人注意。一处由各种字体组成的红色“福”字墙,成了居民拍摄的网红墙。走进松文北街口袋公园,凉亭里坐满了来自附近居民区的老人。坐在轮椅上的李大爷说,天气暖和了,自己从家里开着电动轮椅出来散散心、晒晒太阳,看邻居们下象棋、孩子嬉戏,感觉一天过得可快乐了。公园里的老人们三五成群地打扑克儿、下象棋、聊着天,不时发出开心的笑声。
在位于红旗路与南园街交口处的矿务局招待所院外口袋公园里,居民吹拉弹唱,打拳跑步,一幅和谐的生活图景。这个口袋公园去年又增添一座40米长的休闲长廊,建筑风格古色古香,采用木质榫卯结构,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有魅力。长廊内摆放了十套休闲桌椅,供居民休息使用。住在北山小区70岁的居民王刚老人说,坐在长廊里,沏上一壶茶,和邻居们聊聊天,看着孩子们满园奔跑,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儿啊。
鸡西市鸡冠区东风街道四海居社区主任曲波说,自从在社区附近建设了河东运动口袋公园,居民晨练,晚饭后散步,孩子们放学后也有玩耍的地方了,邻里之间经常组织跳舞、打扑克等娱乐活动,增进了邻里感情。
“十四五”前鸡西市主城区有口袋公园23个,“十四五”期间市本级新建口袋公园66个(其中主城区35个)。2023年,鸡西市加大投入和建设力量,选取主城区内闲置地、边角地等建设了21个口袋公园,是建设口袋公园最多的一年。
鸡西市住建局市政设施科科长王自谦说,鸡西市实施“公园+”行动以来,完善由城市公园、社区公园、街角公园等组成的公园体系,建设了一批景观别致、文化彰显的“城市绿廊”“特色游园”“爆款IP”。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9.86平方米,远超国家标准。
截至目前,鸡西市已有137处口袋公园建成投入使用,27处口袋公园正在建设中。在建成的口袋公园中,已栽植乔木常青树、落叶树及灌木50余种树,种植花卉3750平方米,铺草11000平方米,增设景亭及廊架27个以及园林亮化等休闲设施。满足了市民接近自然、休闲、游玩需求,让这些走得进、坐得下、玩得开、小而美的口袋公园,见证百姓的“微幸福”。
在今年城市更新中,鸡西市将持续开展口袋公园建设,常态化推进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聚焦“一老一小”,不断完善公园服务功能,全力推进穆棱河生态休闲公园、金鸣台公园、鸡冠公园、双拥公园等20处公园游园建设,推动“城中园”迈向“园中城”,让市民乐享“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幸福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