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杭州教育发布】
3-4月,杭州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组织开展了市直属学校心理教研活动,加大高中生生命教育主题的研究力度,共推出11节高中生命教育课程,后续还将向学校推送优质生命教育课资源。
教研活动分为5个片组进行,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开展生命教育主题课展示,课程后同步开展生命教育主题研训。
杭州市财经职业学校李全林老师以“生命树”为意象,借助“3I”理论,用根系象征外界支持、枝干代表个人优势、叶片展现自我闪光点、目标和期待,帮助学生们在具象化的表达中觉察内在力量。

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胡品瑞老师《给我一个开花的理由》则以诗意的语言与案例分析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自我关怀与目标重构中积蓄绽放的力量,从“我不是、我没有、我不能”到“我是、我有、我能”。

杭州城西中学杨晓慧老师以《探索我的生命能量——3I策略提升心理复原力》为主题,通过课堂小调查,回顾“我的挫折事件”,引导学生挖掘自身应对挫折的资源、品质和内涵,帮助他们在面对挫折时调用3I策略,提升生命能量。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杜一峰老师执教的《迷宫里的光》创新性地设计了体验迷宫游戏,通过人生迷宫隐喻、迷宫里的故事,书写能量花瓣等环节,让学生理解人生道路的多样性,培养对挫折的接纳和自我关怀的意识。

杭州市中策钱塘学校刘迎龙老师以人本主义疗法和叙事疗法为引,通过精心设计的“价值拍卖会”互动游戏,引导学生们不断深入对人生路径的思考。课程最后以“生命六问”收尾,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在于主动创造”的真谛。

付惠老师从“谁和我一样:成长中的不确定”切入主题,通过一粒不确定的“机会筛子”,启发学生思考不确定性在成长过程中的普遍性。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吴怡凌老师将“耳机保护线”比喻为个人的支持系统,以“打结的耳机线”为线索贯穿课堂,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认识、探索和利用支持系统,了解支持系统是让生命持续良好地向前生长的重要因素。

韩少佳老师的课程以“不确定性”为切入点,通过骰子游戏和人生剧本撰写,帮助学生认识内在力量,探索自我价值。

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诸葛依佳老师基于接纳与承诺疗法,通过游戏、木偶活动和行动任务,将抽象的焦虑情绪具象化,帮助学生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有效应对焦虑。

杭州市美术职业学校余诗媛老师、杭州市开元商贸职业学校郑意颖老师带来两节生命教育主题公开课。余老师以《生命赠予我的》为题,通过感受声音、绘本阅读、制作生命盲盒等环节,领学生领悟“稀松平常的每一天都是生命赠与我们的礼物”。

郑老师的课题为《破光行动》,通过情景再现、故事续写、木偶雕塑等环节,与同学们探讨聚光灯效应及其影响以及如何避免聚光灯效应带来的困扰。

课后,老师们就“课堂逻辑的正向与逆向处理、如何平衡课堂预设与生成”、“如何深化学生的体验性认知和行动层面的获得”等话题展开热议。各组对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做了具体解读和布置,分享了一线工作经验,就危机干预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展开深度研讨。
美好教育 杭向未来
今日份日历请查收~

资料: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编辑:李海琪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