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勇立创新潮头 攀登科技高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11:04:00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郭 靓

盛夏时节,绽放生机,青海科技创新摘得累累硕果。

5月20日,青海会议中心大会堂灯光璀璨、气氛热烈,2024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

会上宣读了《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授予李润杰研究员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授予董家鸿院士等3人青海省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全球变化背景下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氮磷交互作用研究”等4项成果青海省自然科学奖;授予“柴达木南北缘大深度高精度近源电磁勘探技术”等4项成果青海省技术发明奖;授予“柴达木盐湖矿产理论创新与资源保障”等30项成果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获奖代表依次接受颁奖,会场内掌声阵阵响起,为全省科技工作不断汇聚创新力量、实现新跨越喝彩。

这是一场科技的盛会,礼赞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弘扬自立自强奋进创新,吹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嘹亮号角。

这是一次创新的集结,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一项项重大科研成果,见证全省科技事业迈出坚实步伐。

翻开红色荣誉证书,“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几个大字格外醒目,手握沉甸甸的奖项,青海大学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润杰心潮澎湃:“这份殊荣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们团队,属于全省的科技工作者。”

以民为本,解决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以水为基,提升江河源区水源涵养功能;节水优先,实现高寒干旱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以水为要,破解区域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的矛盾;因地制宜,提出盐碱地治理技术方案……李润杰以水为主线,潜心研究36年,取得水资源高效利用一系列原创性科技成果,实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双丰收,为保护“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做出重大贡献。

青海的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李润杰表示,未来,将继续以十年磨一剑的执着,坚持依靠科学技术推进生态立省战略,创新攻克更多影响我省生态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在高原大地实现科技报国。

企业是科技创新大潮中的生力军,综观此次获奖成果,科技创新有力支撑着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日益凸显。

大会现场,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奖代表、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高级工程师陈春萌站上领奖台。

当青海新能源基地蓬勃兴起时,却面临一道世界级难题——如何让输送容量有限的电网承载起海量新能源,并通过特高压直流实现稳定外送?陈春萌团队立足高原、知难而进、大胆创新,首次提出“大规模新能源在弱电网条件下的运行稳定性量化评估方法”。

“这如同为高比例新能源电网装上了‘智能诊断仪’,能够精准提前判别新能源失稳风险,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基础。”陈春萌介绍。

接着,他们又突破高性能分布式调相机关键技术,通过优化配置实现新能源并网强度的精准提升,让新能源场站从“弱不禁风”变得“强健有力”。依托国网科研平台,构建起“调相机支撑系统强度+直流/新能源暂态性能提升+多资源协调控制”的整体解决方案,成功保障新能源稳定外送,显著降低电网运行风险,为青海新能源大基地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同样获得科学技术合作奖的3位获奖人围绕包虫病防控、新能源高效消纳等工作,长期与我省医疗机构、企业开展科研合作,为我省相关领域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做出突出贡献。38项获奖项目围绕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建设产业“四地”,涵盖我省生态环境、特色农牧业、盐湖化工、清洁能源、矿产资源等行业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推广应用前景,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测算,近三年带动新增利润 85.91亿元,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赵文说:“2024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中,32项由省内外、中科院系统单位合作完成,占比达84%。这反映出随着科技合作机制不断深化,科技资源和创新力量向我省有序流动,开放合作、共赢发展已成为我省科技创新的鲜明特征。”

新时代新征程,青海将聚焦高原资源能源主攻方向,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培育和构建富有青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