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安徽新闻联播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当前,安徽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积极发挥科创资源丰富的优势,坚定走“科创+产业”路子,助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持续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
一大早,在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张冬博士就开始带领团队对这款电磁AI技术设备进行调试。
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合肥中科知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冬
通过这样的一个小设备,每秒钟发射上千次的电磁波,然后接收再通过回波的AI的分析,60秒检测就能把握住他心脏的健康情况。
将电磁AI技术运用于人体生理体征检测,是张冬团队在中国科大智能感知实验室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5年前,中国科大开展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张冬团队成了第一批受益者。通过先赋权、再转让的方式,他们获得了科技成果所有权,并迅速组建了创业团队。
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合肥中科知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冬
整个项目的研究方向,我们在实验室已经开展了有接近10年的时间,中国科大的赋权成果转化模式,也是很好地把我们实验室的这种科研成果转化到企业来,同时在融资等等方面也会给予帮助,去年达到了500多万元的营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特聘副研究员 张东恒
“赋权+转让+约定收益”的模式,特点是它充分信任我们年轻的科研人员,科大在整个过程中只扮演培育以及支持的一个角色,非常高效。
通过推广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转让+约定收益”的“科大模式”,安徽打造了科大硅谷、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羚羊工业互联网链接联动的科创生态,截至2024年底,全省已累计赋权成果1109项,成果估值5.6亿元,催生出中科离子、中科太赫兹、中科采象等一批科创企业。
在健全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机制的同时,安徽还通过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和数字化转型工程,积极促进创新要素为传统产业服务,让“老树”发“新芽”。就在这段时间,安徽“百园万企数字化转型江淮行”活动正式启动,通过整合省内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为全省产业园区提供从基础设施到应用服务的全方位数字化解决方案。现场,刚在安徽落户不久的孚世达材料公司,就与中国电信达成共建数字化智能工厂的战略合作。
安徽孚世达材料有限公司总务总监 吴中新
要做数字化建设,第一它可以增加工作效率,第二可以降本增效,企业也享受到成本的减少,帮助我们企业实现高效率地运转。
中国电信安徽公司工业互联网行业客户部总经理 陈四华
根据企业的需求,构建一套可以复制、可以推广的数字化转型的解决方案体系,精准匹配细分行业、主导产业和产业链的企业个性化需求,解决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责编 汤 宁
初审 孙继奎
二审 迟海波
三审 张 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