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5个“世界家庭医生日”来临之际,博爱县许良镇卫生院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紧扣“签约有感、健康可及”主题,通过“签约即守护、服务零距离”的实践路径,持续深化医防融合、做优中医特色、做实上门服务,打造了“签而有为、约而有效”的家庭医生服务品牌,将家庭医生从“健康守门人”升级为“民生贴心人”,为全县发展注入健康动能。

织密服务网络:签约到户,健康到人
目前,许良镇卫生院构建“镇村联动、专兼协同”家庭医生服务体系,组建27支“全科医生+村医+护士+公卫人员”团队,为辖区23个行政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实现重点人群签约率100%。创新推出“三送”机制,即集中随访送管理,针对慢性病患者,每季度集中随访,制定个性化调整用药方案;上门服务送关怀,对重点群体,提供上门,建立“一人一策”健康台账;体检反馈送方案,结合年度健康体检,组织“面对面结果解读会”,实现“检有所用、病有所防”。
融合特色科普:文化搭台,健康生根
立足群众需求,许良镇卫生院将健康知识融入乡土文化,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团队科普文化。
相声小品传理念:医院创作的《健康体重总动员》《海姆立克急救法》《健康生活从我做起》《这样用药可不行》《如此120》等科普节目,以幽默情节普及健康知识和签约服务政策,视频总播放量达14.5万余人次;情景剧《输液不能这样做》获得第三届河南省医学科普学会“512护理科普短视频大赛”优秀作品奖(全省唯一乡镇卫生院获奖单位)。
保健操激活乡村:家庭医生团队自创的“预防脑梗心梗保健操”“预防颈椎保健操”等通过村级微信群、乡村医生慢性病群、医院大屏等广泛传播,实现了云端教学,惠及中老年群体3500人。
中医药服务入户:开设“中医健康体验活动”,家庭医生上门服务,通过现场开具转诊单,让疼痛科、康复科为群众免费提供艾灸、拔罐等体验服务,让“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
上门服务暖民心:从“坐堂医”到“贴心人”
在许良镇的山山水水之间,从竹林小路到崎岖山路,家庭医生团队的“流动车”成为田间地头最温暖的风景线。
重点人群“五必访”:制定孕产妇孕期必访、新生儿出生必访、慢病患者季度必访、失能老人月度必访、大病康复年度必访制度,截至目前,上门服务超4000户次。
体检反馈“零时差”:创新建立“移动健康驿站”,家庭医生入村现场完成体检并解读报告,让南道村刘大妈这样的留守老人“体检及时做,次日有结果”。
急难愁盼“马上办”:建立“家庭医生首接负责制”。许良镇吕店村许大娘突发胸痛时,签约医生10分钟内赶到并初步处置,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转诊至博爱县人民医院,避免心梗恶化。
医防融合筑屏障:联合博爱县人民医院开展“卒中健康明白人”培训,开展集中宣讲17场,培育村级鸣笛人33名,家庭明白人7014名,筛查16444人,构建了“家庭医生—村医—村民”三级健康管理链,辖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68.5%,位居全县前列。
群众口碑见真章:从“要我签”到“我要签”
“以前觉得签约是虚的,现在家里老人孩子有事都先找他们。”大辛庄村村民马大姐的话道出居民心声。卫生院以“三度”赢得信赖。
服务有温度:家庭医生走访中自带血压计、血糖仪,顺手帮群众干农活、和群众唠家常,被村民称为“穿白大褂的亲戚”。
响应有速度:团队建立“家庭医生微信群”,24小时解答健康咨询,2024年处理用药指导、报告查询等诉求8000余条。
成效有厚度:通过三年深耕,辖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52%提升至68.5%,家庭医生签约率从68%跃升至93%,群众自发赠送锦旗37面。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许良镇卫生院家庭医生服务的温度与厚度是该县民生工程的一个缩影。一袭白衣用脚步丈量着从卫生院到田间地头和炕头的距离,健康守门人已逐步获得乡村居民信赖。从医防融合的机制创新,到中医药服务的普惠共享,该院将家庭医生服务化作润泽民心的“及时雨”,受益的是群众,守住的是民心。正是这样“签而有约、约而有为”的实干担当精神,推动在一个个充满温度的“小切口”中,生长出惠及亿万百姓的“大民生”,为新时代基层卫生健康事业树立了鲜活标杆。(秦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