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政策效应显现 核心CPI明显回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5:02:00    

作者:温彬 孙莹

一、政策驱动下核心CPI明显回升

3月份,受节后消费需求季节性回落、油价下行以及市场供应总体充足等因素影响,CPI同比-0.1%,但降幅较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主要与春节错位影响消退有关;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明显回升,同比从上月的-0.1%升至0.5%,“以旧换新”等政策效应逐渐显现。

分项来看,食品价格延续跌势,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25个百分点,但下拉影响比上月减少0.35个百分点。由于天气转暖、部分鲜活食品大量上市,3月食品价格同比-1.4%,但降幅比上月收窄1.9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蛋类价格同比降幅分别比上月收窄5.8、1.1个百分点,鲜果价格同比从上月的-1.8%转为0.9%,猪肉价格同比涨幅比上月扩大2.6个百分点至6.7%。

能源价格由涨转跌,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20个百分点,下拉影响比上月上升0.10个百分点。3月国际原油价格先降后升,国内分别于3月5日和3月19日下调成品油价格。其他能源方面,3月煤炭价格持续走低,天然气价格微升。综合影响下,能源价格同比从上月的0.2%降至-2.9%,带动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同比从上月的-1.2%降至-5.7%。

核心CPI明显回升,对CPI的影响由上月下拉0.11个百分点转为上拉0.35个百分点,反映随着促消费政策效应逐步释放,供需结构有所改善。各分项中,服务价格由跌转涨,同比从上月的-0.4%转为0.3%,是核心CPI回升的主要驱动因素;耐用消费品价格整体上行,家用器具、交通工具价格同比降幅分别比上月收窄3.0和0.4个百分点,通信工具价格同比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至1.4%;房租价格从-0.2%升为-0.1%,降幅延续收窄,反映随着房地产市场供需调整,房租已初现企稳迹象。

二、国际定价因素导致PPI降幅扩大

3月PPI同比从上月的-2.2%降至-2.5%,主因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下行带动国内相关行业价格下跌。3月CRB商品价格指数均值较2月均值下降1.0%,除金属、工业原料价格指数有所上升外,其余分项指标均出现回落。

分项来看,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从上月的-2.5%降至-2.8%。主要行业中,上游除有色金属外,多数原材料行业价格跌幅扩大。其中,煤炭价格受库存相对充裕、终端需求随着北方冬季供暖陆续结束下降因素影响持续下跌,国际原油价格下行带动国内石油价格下降,钢材、水泥等生产恢复快于房地产、基建项目需求导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下行。

中下游价格整体来看依旧偏弱,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价格跌幅扩大,但部分行业价格呈现积极变化。其一,高技术产业发展拉动相关行业价格上行。3月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价格分别同比上涨2.0%、0.7%,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价格上涨4.6%,电子电路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价格同比降幅均较上月收窄。其二,两新政策带动下,部分消费品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需求增加、价格上行。3月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价格同比-1.1%,降幅比上月收窄1.6个百分点;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价格涨幅进一步扩大至7.6%。

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从上月的-1.2%降至-1.5%。耐用消费品类是主要拖累项,出厂价格同比从-2.5%降至-3.4%。此外,衣着类出厂价格同比从-0.2%降至-0.3%,一般日用品类出厂价格涨幅从0.9%降至0.7%。食品类出厂价格降幅有所收窄,从-1.6%升至-1.4%。

购进价格与出厂价格“剪刀差”有所扩大。3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从上月的-2.3%降至-2.4%,降幅略低于出厂价格,反映中下游价格下行压力更大,不利于相关企业盈利改善。

三、后续物价水平有望温和上涨

下一阶段,物价水平有望温和上涨。其一,随着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落地落实,国内需求将稳步扩大,为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创造了有利的宏观环境。财政政策方面,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货币政策方面,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

其二,中办、国办近日印发了《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部署了五个方面重点任务及17项具体措施,有助于促进物价保持合理水平。《意见》聚焦价格改革、价格调控、价格监管等方面,布局能源、交通、农业、公共服务、数据等多领域价格治理机制完善工作,旨在加快构建市场有效、调控有度、监管科学的高水平价格治理机制。

其三,由于国内市场的多样性和强大的供应链,关税战对国内整体价格水平的影响较为有限,仅在特定行业和商品类别中存在结构性波动。具体来看,农产品方面中国从美国进口数量占国内消费比例大多较低,且已有较多元且稳定的替代来源,价格影响不大;半导体和电子集成电路方面、医药产品和制药原料方面,国内企业近些年发展迅速,已有一定的替代能力,加征关税后,短期内价格可能波动增加,总体或将保持温和回升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