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评论丨喊话演员李现“拍鸟”,如何突破蹭热“姿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7:16:00    

准确表达、明确共识,让人们对美丽风景与和谐生态的关注不走偏

近日,热爱摄影的演员李现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打鸟作业”,引发关注。@生态环境部官微发文称,李现果然不负“花鸟使”之名,以一己之力带火了“玉渊潭打鸟”等话题。多地文旅部门也纷纷向李现“喊话”,安利自家的“打鸟”好去处。

这里所说的“打鸟”,是摄影圈的一个常见说法,指用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鸟类的照片。这次生态环境部官微发文,实际是借李现“打鸟”进行了一次严肃科普。比如,相关文章中邀请摄影圈的资深自然摄影师回答了一系列专业问题,包括一般“打鸟”拿什么样的设备、哪些地方适合“打鸟”、需要注意什么等等。

这样的科普方式自然不缺关注度,而多地文旅部门闻风而动“喊话”李现来“打鸟”,也算是借势进行一波地方文旅的“搭车”推介。其实,这波借势重点不必仅仅放在蹭名人“打鸟”的热度上,还可以更进一步,比如介绍当地适合“打鸟”的生态环境有哪些亮点。以此形成一种氛围,在关注李现“打鸟”的同时,也关注他镜头中呈现的美好生态。

在类似借势推广的路径上,第一个跟进的可能是创新,但发展到后期便可能成为一种纯粹的“跟风”,推介的真实效果究竟如何是不得而知的。在相关话题的传播上,也要警惕可能引发的一些盲目效仿。比如,加剧部分人在“打鸟”设备上的PK,乃至误导一些非理性的“打鸟”行为。

事实上,“打鸟”的基础源于爱和尊重。是否真正爱鸟,不在于镜头是否昂贵、技术是否精湛,只要怀揣对自然的热爱,有一份好奇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观鸟爱好者。同时,也要注意“打鸟”过程中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比如不遵守规范、离鸟太近等。应尊重一起拍摄的人,更要尊重鸟类。

部分摄影爱好者为了拍出亮眼的照片,会使用无人机凑近鸟类拍摄,或利用无人机驱赶鸟类,在鸟类飞起瞬间进行拍摄,相应行为已引发争议。据央视网报道,2024年5月,淮安发生一起成年东方白鹳死亡事件。经过调查,大概率是因为东方白鹳被大型无人机绞断了双腿。工作人员对处于孵化期的东方白鹳加大巡查,防止摄影爱好者用无人机拍摄。

拍摄过程中,不惊吓、不驱赶、不打扰鸟类,应该成为鸟类摄影人群的共识和原则。由此,在竞相喊话明星去自己的城市“打鸟”时,不妨更多倡议文明观鸟、共同保护生态。

此外,笔者在这次“打鸟”出圈的话题中,起初有个误解,以为“打鸟”是字面意义上伤害鸟类的行为。如有摄影师指出,拍摄一词对应的英文单词是shoot,感觉是在“打”一样,从公共传播的角度来看,“打鸟”可能会带来一些误解,摄影圈希望用拍鸟或者记录野生动物这样的表述,更加精准地去传递。这个提醒很有必要,也值得重视。随着相关话题度的增加,准确表达、明确共识,让人们对美丽风景与和谐生态的关注不走偏。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郑楚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