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热点时评 | 让外卖业竞争回归民生价值取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6 19:37:00    
△4月21日晚,北京消费者与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合影。(图片来自网络)
4月21日,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穿着红色骑手工服,骑着电动车在北京街头送便当,参与外卖配送后,邀请40多名外卖员一起吃火锅,并发表了一段4分6秒的讲话。相关照片和视频在微博、抖音的话题阅读量一天破2亿。随后,京东宣布将加大全职骑手招聘力度,未来3个月招聘名额从5万名提高到10万名,承诺订单超时20分钟以上全部免单,并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试点强制休息制度。这一系列举措迅速引发行业连锁反应,美团、饿了么等平台纷纷跟进,升级骑手福利、优化配送算法、降低商家抽成。
这场外卖行业的竞争,可能为普通百姓带来什么?
外卖骑手从“困在算法里”到“敢生病、敢休息”。长期以来,外卖行业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竞争格局,头部平台占据着大量市场份额。这种相对稳定的局面虽然带来了一定的秩序,但也容易滋生一系列的问题。外卖骑手作为灵活就业群体,始终面临“超时罚款、社保缺失、高强度工作”三大痛点。骑手为赶时间穿梭车流的身影令人揪心,超时焦虑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今,竞争倒逼下的行业变革,让骑手有机会感受到“系统”之外的人文温度:五险一金落地,让骑手有了抵御风险的底气;取消超时罚款、延长配送时间、上线防疲劳机制,使骑手不必再为赶时间而疲于奔命;部分平台试点“接单满8小时强制休息”,从制度层面让骑手的劳动权益得到了更多保障。这些改变不仅将提升骑手的职业尊严,更筑牢了外卖服务的安全底线。当骑手不再为超时焦虑,其自身安全也有了更可靠的保障。
餐饮机构从“给平台打工”到“用心做品质”。在传统外卖模式中,高抽成如巨石压在餐饮机构肩头。部分平台抽成比例高达26%,迫使部分餐饮机构在利润与品质间艰难平衡,甚至催生“幽灵餐厅”“食材隐患”等信任危机。如今,竞争带来的“减法”正在释放经营活力。有平台明确承诺净利润不超过5%,并减免中小商家配送费;有的调整抽成规则,将流量向优质商家倾斜。当高抽成降低,餐饮机构摆脱“为平台打工”的困境后,利润空间的释放让其将有更多资金升级厨房设备,优化后厨环境,采购更新鲜优质的食材,投入更多精力在菜品研发上,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甚至培育特色品牌,让餐饮行业向更为良性的方向发展。
消费者从“视觉欺骗”到“入口安心”。打开外卖App常常像是开“盲盒”,光鲜亮丽的菜品图片背后,可能是藏在城中村出租屋里的小作坊,油腻的操作台、过期的食材、简陋的卫生条件,却通过精修图片摇身一变成为“网红餐厅”。平台审核机制的漏洞,让虚假宣传大行其道,消费者对“外卖是否干净”的担忧始终悬而未决。如今,仅让有门脸的餐厅入驻平台等此类良性竞争举措,正在倒逼行业向“品质优先”转型,当平台竞争从“流量争夺”转向“体验深耕”,每一单外卖的背后,是更透明的制作流程、更可靠的安全底线,以及消费者终于能放下的“舌尖上的担忧”。
外卖行业的良性竞争,本质是一场“民生价值”的回归。当企业竞争的焦点从市场份额转向人的需求,骑手的安全帽、商家的菜单纸、消费者的餐盒里,都将开始盛满更真实的获得感。商业的温度,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博弈,而是让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在流动的烟火气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稳稳的幸福”。

作者:杨岚

文字编辑:杨岚

新媒体编辑:叶瑶楷(实习)

审核:李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