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当有》我见一二
文/陈焉
走进肖凌之的《人生当有》,仿佛走进了一片秋日的森林 。读完掩卷,面前赫然挺立的是一棵奇异的大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赤橙黄绿,果实累累;大大小小,鲜果诱人。亲尝品咂,令人回味。
这是一本关于修养、为人、处世的经世生活宝典,也是一部关于人生、社会、价值的思想论著。全书以慈悲为血肉,以哲思为筋骨,以学养为土壤,以智慧为养料,为我们精心培育了成熟、活法、境界、明白、努力、进取、强大……一串串智慧之果。这里有的是熟果、甜果、正果,绝无涩果、青果、毒果,这里不乏神思、情采,更有通变、风骨。倘若有品尝后的回甘,那便是作者给你种下的善念。倘若有品尝后的清苦,便是清醒人间的起始开端。
从伏尔泰、泰戈尔、蒙田、培根、纪伯伦……到孔子、庄子、孟子、王阳明、张载……古今中外一代代大家,用哲思散文(随笔)在哲学思想、社会进步等多个方面播撒智慧之光,帮助人们驱散生活迷雾和灵魂的浮尘,穿越黑暗,走进黎明。让人洞悉宇宙的宏阔,时刻自省自持,甚至在鄙视自己,身陷深渊,也能重燃一份正念,去坚守心中那一片春天的温暖。
“知识就是力量。”这是培根;“一个人有两个我,一个在黑暗中醒着,一个在光明中睡着。”这是纪伯伦;“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是谁会爱上你的笑容。”这是泰戈尔。
作者是土生土长的湖南人,这片伟人、名人、英雄辈出的土地滋养了他。他的文章有屈原的情怀,有贾谊的余韵,也有范仲淹的忧患与担当。可以说,是这片神奇的土地,涵养了他深厚的儒家思想底蕴,每一篇都是处世的良方,醒世的伴侣,警世的佳酿。
在如今自媒体异常发达的今天,在文字业已碎片化、边缘化、功利化的今天,仍有人坚守文学的使命和追求,是令人为之赞叹和感动的。
我想说,有一种清醒,叫《人生当有》;有一种喜欢,叫《人生当有》。
(2025年4月13日晨于朝夕屋)
陈焉,女,原名陈艳,曾用名陈兆云,祖籍安徽,现居陕西西安。文学创作副研究员,陕西省作协会员,曾入选“陕西100位中青年文学艺术家”。以诗歌、散文创作为主,先后出版有诗集《五月的新娘》、散文集《五月的花园》《女人四十》等三部专著。
肖凌之,笔名石川,一个退休后还依然坚持写作的老公务员。中国作协和湖南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旅游报》《湖南日报》《新湘评论》《湖南文学》《湘江文艺》《文艺生活》等报刊,著有随笔集《人生如字——谐音字趣谈》(人民出版社出版)和《人生当有》(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