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康美先食品有限公司申报的“云浮市郁南无核黄皮产品的销售数据”获得“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企业负责人朱振雄表示,郁南县政府部门提供的“店小二”式全流程服务,促成了企业申报成功。
这正是郁南县强化科技支撑,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政策服务全流程,企业发展添动力
郁南县有关部门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为企业提供涵盖惠企政策解读、知识产权布局、产品研发支持以及申报材料修正等全流程服务。这种贴心且专业的服务模式,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少走了许多弯路,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信心。
近年来,郁南县在知识产权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目前,该县有效注册商标达2925件;有效发明专利70件,有效实用新型专利495件,有效外观设计专利337件;其中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4件;PCT国际专利2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申请使用国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企业已有23家。
这些知识产权成果不仅体现了郁南县企业的创新实力,也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搭建桥梁,科技攻关助力产业升级
科技小院作为连接田间地头与高等学府的桥梁,在郁南县黄皮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挂牌的广东郁南黄皮科技小院针对黄皮全产业链,将高校科研力量与田间地头需求紧密结合,成为破解企业技术短板、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支撑。
自2021年黄皮科技小院成立以来,科技小院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及农技专家,围绕黄皮种植裂果、日灼、保鲜等难题开展深度科研攻关。

同时,郁南县科协与华南农业大学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将黄皮新种质创制、防日灼与防裂果及保鲜技术等三个研究课题项目列入县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资金项目库。
研究团队结合郁南土质和气候特点,推广引种华蜜黄皮1号、2号、3号三个早、中、晚熟黄皮品种,延长了黄皮采摘期,还引种紫肉、冰糖无核等黄皮新品种进行实验研究,填补了无核黄皮品种单一的短板,满足了市场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推动了黄皮产业升级。
多元培育,人才支撑推动产业发展
郁南通过“科技小院+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对基层技术人员和企业人员开展技术技能培训。组建以高校主导的研究团队,扎根农村在农民身边开展科研工作,实现零时差无偿帮扶,提高技术到位率。

驻院师生深入种植大户和果场基地,现场为种植户排忧解难,还举办20多场黄皮种植技术培训班、现场观摩会等活动,组织种植户到华南农业大学种植基地参观学习,将黄皮最新技术、市场行情和产业分析传递给种植户,线下培训农民群众800多人次,成功培育了一批“土专家”和科技小院“毕业生”,成为郁南黄皮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此外,积极设立广东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郁南科技服务站,在东坝镇粗石玉兰村建设荔枝新品种引种示范展示园和示范基地,首批高接换种嫁接400多棵,引进30个荔枝新品种,筛选适合郁南种植的新品种,培育打造荔枝产业品牌。
“双百行动”赋能,郁南企业踏上发展快车道
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郁南县积极作为,用好用活广东省“双百行动”帮扶协作力量,犹如为当地企业发展注入了一剂强效催化剂,激发出无限活力与潜能。

遵循“郁南所需,高校所能”的原则,郁南县深度挖掘广东工业大学和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科技、校友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精心做好“科创飞地”选址布局,如同搭建起一座连接高校与企业的桥梁,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精准满足郁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为产业发展绘制了一幅宏伟蓝图。

由广东工业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和管理学院教授领衔的广东省“双百行动”驻郁南县工作队与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携手,深入郁南县农产品企业开展走访调研。他们深入企业的每一个角落,全面了解品牌建设、销售渠道、农产品加工工艺等具体情况。随后,凭借自身丰富的高校资源,为当地企业成功链接华南农业大学“华农优品荟”平台。

从消费帮扶馆的入驻,到“华农优品荟”线上平台的加入,再到首场线下“华农优品荟”活动的参与,农村科技特派员们协助企业销售农产品,让这些农产品直接呈现在更广泛的社会消费群体面前,成功吸引了社会各界对郁南优质农产品的关注,有力地推动了郁南农产品产业的蓬勃发展。
南方+记者 王谢思齐
通讯员 张健珍
【作者】 王谢思齐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