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空的流浪中寻找诗和远方(散文)
作者 崔洪国
倘若你留意,这些天空的流浪者和她们的巢穴无处不在。有时在济南和烟台来回疾驰的高铁上,往窗外一往,两边田野里那些树上到处都是那些鸟儿们的家,有的一棵树上还有两三个,想必也是两三个鸟类的家园了。这些自然的天使也有它们的生存之道,除了我看到的小院里那两只喜鹊和一群麻雀那样相处的方式,鸟儿们之间相处的方式还有很多。最简单的鸠占鹊巢的事情,肯定是经常有的。两只鸟儿和几只幼雏,一家几口其乐融融,忽然飞来别的一群,这争执就起了,多的那一群鸟凭了鸟多势众,把这一家赶走了,坐享其成。那个鸟巢成了它们的家园,那一家又在天空开始了自己的流浪,遇到合适的良木,再辛辛苦苦营造新的家园。虽然我没有亲睹,但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因为我们人类也贯穿了这样一条漫长又漫长的历史和脉络。只是鸠占鹊巢的故事放在我们的叙事中,多了一些唯美和浪漫就是了。

我的文学导师高维生先生写过一本《天空的流浪者》的书,我买来认真读了两遍。高老师对鸟类的执着,对鸟类的友爱,对鸟类生存竞争,相亲相爱的研究到了痴迷的程度。好友吕仁杰告诉我,维生老师为了接近故乡长白山的那些鸟儿,专门购置了望眼镜等设备,在长白山一蹲守就是半月二十天,栉风沐雨,废寝忘食。他不仅习惯了,而且真得喜欢上了在自然界,天地之间与那些美丽可爱的自然使者近距离对话。从彼此的对话中寻找人类灵魂应该有的纯净、纯粹和对自然深怀的宽容和敬畏。这种纯粹,这种纯净,这种宽容和敬畏在科技和都市文明光怪陆离的进程和脉络中,缺失太久了,需要重新发现,重新呼吁和回归。
“在长白山区远足,满眼都是绿色,遍地野花和灌木从,森林茂盛,各类鸟儿在林间飞来飞去,在这里感受阳光和风雨,破译大自然的神秘语言,我把鸟儿当作亲人,我们语言不同,但情感一样。为了生存战胜各种困难,为了爱付出代价,人与大自然是最古老的关系。”这是维生先生在书的序言《做一个大自然的居民》开篇第一段的话,充满温情,充满对自然和鸟儿们的爱。他的目光和灵魂所及,是长白山这部大书滋养的那些鲜活的生命,是人与自然无限的长度。他在书中深情地写到了家燕、写到了翠鸟、写到了金腰燕,写到了很多我第一次听说的鸟儿,写到了它们的欢歌笑语和喜怒哀乐。我一时去不了长白山,就在济南的山水之间,在千佛山,凤凰湖,南部山区,跟着维生先生的书,与他有趣的灵魂对着话,寻找那些天空的流浪者。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春天的早上,阳光明媚,窗外春光无限。在熟悉的旋律和音乐中,我轻轻敲打着键盘,那些鸟儿好像知道我在望着它们,写着它们,与它们说着心里话和悄悄话。它们从高高的树枝上一哄飞起来,飞到我的窗前,在窗外的窗台上站立着,鸣唱着,隔着玻璃向我倾诉着它们的心里话。我穿上春天的服装,在鸟儿们的欢歌中,跟随着它们的飞翔,向着小区外面的群山走去,像那些鸟儿一样,做一名天地之间自由翱翔的流浪者。
壹点号风过林梢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