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又有三项中国文献遗产,被世界铭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20:0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何冬健

世界记忆再添宝贵财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7日发布新闻公报,74项文献遗产新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组织申报的《随州曾侯乙编钟》《少林寺碑碣(566—1990)》以及中国与斯里兰卡联合申报的郑和遗存《布施锡兰山佛寺碑(1409年2月15日)》。

图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

《世界记忆名录》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发起的,旨在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中规定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任务,促进文化遗产利用,提高人们对文献遗产重要性的认识。

至此,中国共有18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01

什么样的文献遗产称得上是“世界记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关于文献遗产的定义,是指对一个社群、一种文化、一个国家或整个人类具有重大和持久价值的单一文献或一组文献。

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清代科举大金榜”。图源 联合教科文组织微博

纵向看,是古人与今人共有的记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千年前古人朝夕思慕的感情可见可感;“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勉励同乡晚辈的劝学之情直击心灵……无论是口口相传、结绳记事,还是文字在木石纸张的刻印,抑或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于虚拟空间,这些共同的记忆让我们能随时随地回溯过去、感知历史,与古人“同处一片天空下”。

横向看,它具有跨越国家、地域、种族等的情感共鸣。在此前入选的《世界记忆名录》中,不结盟运动档案馆第一次首脑会议记录了该会议对世界和平、安全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和平合作‌的促进作用,柯米塔斯作品集记录了这位“亚美尼亚近代音乐之父”对西方音乐与民族文化的引领作用。中国文献珍品中,既有承载千年科举文化的清代大金榜,也有刻录商王占卜的甲骨文原件;有记录近代华侨移民史的银信侨批,也留存着苏州丝绸产业百年发展的技术图谱……无需细细品味,这些“记忆”便能在人们心中引起战栗,是一种天性自然的通用情感。

侨汇。图源 北京日报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世界记忆”用一份份档案、一张张资料、一块块碑石记录和回答了亘古至今的人类疑问,铸造了人类的集体记忆情感。

02

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文化瑰宝正在被世界记忆和珍视。

武汉东湖之畔,湖北省博物馆,被称为世界第一部有声“音乐教科书”的随州曾侯乙编钟在如织的游人之中静静陈列。据报道,编钟刻有3755字铭文,以声音和文字相互印证的方式,系统记载了先秦乐律学理论。其“一钟双音”技术——通过合瓦形设计使钟体正侧击奏发不同音高——至今仍可演奏,且28个律名中三分之二为典籍失传的孤例。

今天,湖北省博物馆已有一个专门的编钟演奏厅和一支专业的编钟乐团。当65件编钟复制品奏响《欢乐颂》《友谊天长地久》等世界名曲,保存了2400多年的人类音乐记忆被重新唤醒。

湖北省博物馆的随州曾侯乙编钟。图源 新华社

独特的音乐记忆是为了谁?不只是为专家、为研究,更重要是为广大民众,为古代文化的当代滋养。

郑州登封市嵩山少室山麓,少林寺碑碣(566-1990)见证了历朝历代少林寺与名人墨客、世俗社会、海外僧侣等的广泛交往、互动过程。据介绍,它呈现出1424年较为完整连贯的石刻历史文献序列,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布施锡兰山佛寺碑是600多年前由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时所立。其上记载郑和船队在此巡礼圣迹、布施香礼的碑文,至今仍清晰可见。

此次入选,“被看见”的不仅是中国的文献遗产和共同记忆,更是中国千年的历史文脉传承,盛邀世界人民共襄中国文化盛宴,共同探讨文明对话的永恒密码。

郑和遗存《布施锡兰山佛寺碑》。图源 新华社

这是中华文明智慧的全球性认证。

记忆,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紧密连接着历史、今天和未来。共同的记忆赋予人们共同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在一代又一代人心底种下了对家乡、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成为命运共同体凝聚与延续的关键。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