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网讯(记者饶俊华)当前,“预付式”消费因优惠力度大、支付方便等优势,在零售、健身、游乐场、餐饮等领域广泛使用,深受消费者青睐。但问题随之而来:商家关门跑路、降低服务质量、单方面终止服务等纠纷时有发生。
9月9日,本期值班律师王丽围绕“认清‘预付式’消费套路”“谨慎选择商家”“储值不宜过多”“签订书面协议”等几方面,向广大消费者支招如何避“坑”。
●刘先生:最近,听到身边有几个朋友都提到办理美容院、健身房储值卡后,没用几次,这几个店就相继关门了,朋友正在艰难维权,不知道“预付式”消费都有哪些套路?
王丽:预付式消费常用推销套路有3种。一是诱导消费,推销时,以充值金额越大,礼品赠送越多、档次越高或享受折扣优惠力度越大为“诱饵”,对消费者进行沉浸式洗脑,诱导其进行大额充值。
二是夸大或虚假宣传,口头宣传时,故意对产品或服务质量进行夸大或虚假宣传,消费者在实际消费过程中,商家无法提供与销售时承诺内容一致的产品或服务。由于只是口头宣传,无宣传广告佐证,加上合同协议没有相关约定,导致消费者难以维护自身权益。
三是模糊限制消费条件,办卡时,对卡的使用期限、收费项目、收费标准、退卡和转卡方式等方面未标明或标注不清,未明确持卡人的权利,导致产生消费纠纷。
只要遇到这几种情况,一定要捂住钱包,远离这些套路。
●李女士:看到小区附近新开健身房在做促销活动,有点心动,但是又担心遇到办卡后店家“跑路”的情况,怎么确定商家可靠呢?
王丽:“预付式”消费一定要谨慎选择商家。在办卡前,要查看经营者相关证照,详细了解商家的信誉和经营状况,尽量选择规模较大、连锁式的商家。
另外,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经营者信息,或登录全国12315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平台查看经营者被投诉情况,降低消费风险。
●黄女士:我想给女儿办个游泳卡,看到一家游泳馆的储值活动很诱人,存1万元赠送8000元,我应该办理吗?
王丽:建议储值金额不宜过多。消费者要结合自身需求、经济能力、消费习惯等因素适度理性消费,避免付款后实际不使用造成的资源浪费。
不要贪图便宜大量购买或充值额度过大,尽量选择时限较短的月卡、季度卡,避免承担过大风险。对在短时间内大量发放预付卡、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时,更要提高警惕。
●刘先生:我在美容院参加了存9999元送多个项目的储值活动,但是对方只是电脑录入我的身份信息和电话,没有书面凭证,我只有转账记录,以后发生纠纷,可以作为维权证据吗?
王丽:这种大额储值消费一定要签订书面协议,同时,要妥善保留凭证。付款时尽量以电子方式转账,注意妥善保存付款凭证、合同或协议、宣传单等。
建议消费者定期核对消费记录、剩余服务次数、充值账户余额等信息,在有效期内及时消费,每次消费后都要向商家索要消费明细,并做好消费记录。一旦以后发生纠纷,维权时也能心中有数、有据可依。
如果在“预付式”消费过程中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消费者可及时拨打12345或12315进行投诉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