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去秋来,全市上下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一项一项找对策、一件一件抓落实,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令人费解的是,仍有极少数人“一天一天数日子、一月一月等工资,以一己之私应付大情小事”。
这些人,有的是“怕”字当头,既怕出错、又怕出彩,抱着“洗碗多、摔碗多”的消极心态,守着“木秀风摧、行高众非”的“运命论”;有的是“懒”字作祟,满足于“差不多、过得去”,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懒得学习、懒得思考;还有的是“私”字优先,凡事先算个人得失,把岗位当特权、把职责当资源,不愿为群众的事多费心力,更遑论为集体利益挺身而出。
这些人未必不知寒暑?未必不识时势?未必不懂道理?何以至此?缺少了一些精气神,缺少了一些奋斗志,缺少了一些“乐之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孔子对学习的“知、好、乐”三层境界的阐释。
其实,干事创业也需要“乐之者”这样的境界:那就是以干事成事为乐,以创业兴业为乐;那就是乐于服务、乐于奉献。
当干事创业的乐之者,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打造增长极的任务极其艰巨,新时代的挑战层出不穷,老经验未必能解新难题。乐之者当以学习为乐,像海绵吸水般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既学政策理论,也学实践方法;既要懂经济,也要懂产业;既要会招商,也要会服务;在学习中拓宽视野、储备能量。要以思考为要,带着问题思、联系实际思,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在不断迭代认知中提升干事能力。
当干事创业的乐之者,要敏于作为、敢于担当。乐之者从不坐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去抓落实。面对产业倍增、科技赋能、动力培育、能级提升、幸福咸宁“五大行动”,要敢于较真碰硬,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勇往直前;面对民生实事和群众急难愁盼,要敏于回应、迅速行动,以“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实劲暖民心、强信心。既要有“豁得出去”的勇气,更要有“干得漂亮”的智慧,让每一份付出都能转化为推动咸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成效。
当干事创业的乐之者,要甘于铺路、乐于奉献。干事创业不是一个人的“独乐乐”,而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众乐乐”。乐之者从不计较个人进退留转,而是甘当铺路石,悉心为团队成长搭平台,尽力为后辈进步传经验。在急难险重前,能冲在一线;在荣誉功劳前,能甘居幕后。这种奉献,不是被动付出,而是源于对组织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对责任的坚守。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市上下唯有以干事创业乐之者的姿态,在学习中蓄能、在担当中发力、在奉献中升华,才能为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咸宁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柯建斌)